精心设计 精彩展示——初中学科展示课后记

2018-12-31

12月29日是碧桂园十里银滩的家长开放日,我们除了准备了一场高水准的元旦文艺汇演演出活动,还精心地为大家准备了不同学科的展示课,让大家零距离地接触国际学校的精彩课堂,亲身感受我们的课堂魅力。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几节令人过目难忘的展示课吧!

国际七年级的陆辉老师讲的课题是:《From debating to formal essay writing》。这是一节以辩论的形式展开教学,教学生如何写好一篇正式文体的英语论文写作课。

都说辩论是思维的最好触媒。学生间的辩论是信息的融合、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课堂上,陆辉老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思路,找准时机,抛出辩题“Using a computer everyday has more negative than positive effects on your children,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声音交汇、激荡,不同观点碰撞、闪光。学生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铿锵有力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随后,陆辉老师引导学生开展适当的排论,使模糊的认识变得清晰,使口语化的观点得到修正,从而成为正式的英语论文表达。最后,学生根据英语论文的结构,重新构建了自己的文章。

这是一次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学习。论文的主题,既贴近和符合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又训练了学生的谋篇构思、材料运用等能力。同时,学生们在课堂上客观、大胆、新颖的观点,也让前来听课的家长们非常惊喜和意外。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是建立师生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可以使学生快速又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Garry老师的《Telephone and technology》从一个别具一格的导入开始,也让大家对我们的课堂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课堂伊始,Garry老师和学生们分享了一段有关电话信息技术的视频,开门见山地向学生们展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学,从而提高了学习的节奏和效率。接着,Garry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字条分发给学生们讨论。课堂上,学生们的灵动让学习多了一分主动,学生们的活泼让教学充满活力、趣味和尊重。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营造出了一个身心解放、思维开放、个性奔放的教学场景,建构起了一种互动、体验、快乐的多元课堂。

最终,学生们都争先恐后、迫不及待地上台和同学们分享、演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一堂充满快乐与趣味的英科课就这样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顺畅地进行着,直到下课。

“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那800多年里,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

“同学们知道这幅画是什么吗?没错,正是《清明上河图》!”

这就是刘鹏老师《梦回繁华》的开场白。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探究形式,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忙起来、写起来。自学《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艺术价值以及历史价值等。紧接着,刘鹏老师带领学生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了解《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从而增强学生们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共同探讨的互动课堂,唤醒了学生们的学习欲望。

据围观听课的家长反映,张小群老师的课《余角与补角》是独具匠心的。她的教学目标设计全面,标高适度,符合学生的学情,可以说对课堂的把握和定位是非常准确的了。

在课堂导入的“第一时间”,张小群老师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感知概念的发生。

在操作中,张小群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层层深入问题串,引导学生在猜想中自主获得结论,感悟数学的魅力。

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讲究细节,如时间的安排、授课的方式、板书等都有具体的设想,其中对余角定义的辨析、余角性质的探索、对顶角概念的“再发现”等,都是通过一个个问题链的设置实现的,处处渗透出“类比”、“从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与方法,不仅感染了学生,也感染了旁听者。

这些精彩的展示课,是我们初中部高要求、高标准的教学设计、课堂呈现、课后反馈的一个集中反映。我们平日里的每一份教案,都是经过老师们反复教研、精心设计之后,才拿到课堂上讲授的。对我们的课堂负责,对我们的孩子负责,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核心。今后,我们也会一直坚持做精品课堂,把丰富的知识,以孩子们最喜欢和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授给他们。